职称评定 岂能假手于人-凯时尊龙官网
“专属通道,不过保退”“破格申报、保通过”……近年来,尽管监管部门再三提醒、多次出手整治,仍有一些人因想要“走捷径”,遭遇“坑你没商量”。
职称,主打的就是“与职相称”。作为衡量专业技术从业人员的工作实绩、专业素养的一把标尺,职称评定具有重要意义。往小了说,它直接影响薪资收入、职业发展,有利于提升社会认可度;往大了说,也关乎能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但在骗子的话术中,评职称需要的不是专业能力,而是“钞能力”。有的机构声称,不用上课考试,不用发表论文,不用申请专利,只需花费数万元,就能享受职称“一站式”代办服务。有真才实学、爱惜羽毛的人,自然不屑一顾;没有底气的人,却可能盲信“内部渠道”,寄望于“曲径通幽”,最终步入旁门左道。评职称的流程相对繁琐,中介提供咨询服务未尝不可,但所谓的“职称代办”从未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注定是违法的勾当,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大多数骗局背后,都有相似的走向:始于“看上去很美”,终于“纸包不住火”。就像一个人撒谎之后,为了圆谎就不得不继续欺骗下去。比如,中介机构负责申报,其合作公司就对客户的材料进行“包装”。有内部人士曾透露,“论文可能是真的,但工作材料多数是假的,因为客户根本就没在我们的合作公司工作过。”再如,制造假证信息挂上假网站,企图以假乱真。当“一番操作”快被识破的时候,有的以各种理由实行高额扣款,有的干脆卷款跑路。
相比于损失金钱,后果更严重的,是留下不诚信记录。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指出,提供虚假材料取得的职称会被撤销,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若是假手于人,就难免遭人“拿捏”。机关算尽太聪明,反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多么痛的领悟”!
乱象也是警示。一方面,申报评审重在程序规范,需要经过个人申报、单位推荐、逐级审核、专家评审、结果公示、核准备案,等等,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严格压实每一个环节,才能压缩投机钻营的空间。比如,针对说情打招呼、暗箱操作,刚刚出台的《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就明确提出,要重点监管职称评审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利用职务之便违规为他人职称评审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另一方面,打击“黑中介”的同时,也要重视铲除灰色土壤。即便相关部门推出了不少约束机制,仍有人铤而走险,足见治标之余更要治本。和“山寨期刊”“买卖论文”相似的是,“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唯有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更加科学、透明、多元的职称评价体系,才能真正纾解“职称焦虑”。这固然需要一个过程,但势在必行。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