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读物上惊现“丁汝昌投降图”【出版社致歉】-凯时尊龙官网

时间:2023-05-10 18:06 发布于:历史频道编辑:a001  来源:凯时尊龙官网

历史读物上惊现“丁汝昌投降图”【出版社致歉】

近日,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帖表示,给孩子买的历史读物《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出现事实性错误:在讲述甲午中日海战的那段历史时,书中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

不少网友表示,作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宁死不屈,自杀殉国,何来投降一说?5月10日,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就此事作出了回应:深表歉意,收回销毁。

关于丁汝昌(以下源自庐江县政府网)

丁汝昌(1836—1895),原名先达,字禹廷、雨亭,号次章。庐江北乡石嘴头村(今石头乡丁家坎)人。祖先明初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迁居巢县汪郎中村。

丁汝昌出身于世代务农家庭。不满周岁母死,依靠祖母和父亲抚养,家境贫苦,少时便外出帮工, 咸丰初,其父因遭旱灾饿死。三年(1853)太平军进攻庐江县城,丁汝昌时年18岁参加了太平军,隶属于程学启部下,驻安庆。十一年(1861),清军围攻安庆,太平军失利,程学启率部三百人逾城投降曾国荃,丁汝昌被编入湘军,先为哨官,后授千总。

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率部到苏南镇压太平军,丁汝昌又随程学启部参战,被编入淮军。不久,调入刘铭传部,领马队营。同治三年(1864)丁汝昌擢副将,统先锋马队三营随刘铭传参加镇压东、西捻军,授总兵,加提督衔。

同治十一年(1872),清廷议裁兵节饷,刘想裁减三营马队,将丁汝昌置于闲散,丁致书抗争,刘铭传怒其梗阻,拟“命将召至而戳之”。汝昌闻讯驰归家中,居数年,境况愈益窘困,乃去天津拜见李鸿章,从此帮办海军,督操炮船。

光绪五年(1879),被派往英国督带快船。光绪八年(1882),赏头品顶戴,换西林巴图鲁勇号。次年又授天津镇总兵,赏穿黄马褂。光绪十四年(1888),北洋舰队编成,定海军建制,命为北洋海军提督,后赏加尚书衔。

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日本侵略者挑起了甲午战争。丁汝昌积极主战,九月率北洋舰队护送五轮运兵增援平壤,在回程的鸭绿江口大东沟海面遭日舰截击,他挥舰应战,身受重伤,拒绝进舱养息,创后仍坐在甲板上督战,激励将士“誓死抵御,不稍退避”,重创日军旗舰松岛号等数舰,日本联合舰队气衰力竭,仓惶驶逃。但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扬威等四舰被击沉,后奉李鸿章避战保舰之命,退入山东威海(今威海市)。

黄海战役后,丁汝昌布置威海水击防务,对日本侵略野心始终有所警惕,他认为“铤而走险是其惯习,宜更防此回扑我境”。并提出“及时纾力增备”的积极主张,清理海军文卷送烟台,储粮备战,誓死拼搏,“惟有舰没有尽而已”。十一月,日舰犯旅顺,他赴天津向李鸿章请战未准,旅顺陷落后被革职留任。他不计个人恩怨得失,仍然“表率水军,联络旱营,布置威海水陆一切”。“总期合防同心,一力固守”。因而暂时稳定了威海局势。

日军进攻威海前夕,曾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祜亨海军中将的名义致书丁汝昌,劝其率舰投降。伊东书中先是侈谈“友谊”,谓“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接着对汝昌的处境表示同情,劝他不值得为之死战,而应待诸将来。最后提出投降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即以全军船舰权降与敌,敢以阁下暂游日本。切愿阁下蓄余力,以待他日贵国中兴之候,宣劳政绩,以报国恩”。丁汝昌接书后即上交李鸿章,决心誓死报国。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一月,日军分海陆进犯威海卫。当日本陆军攻占摩天岭时,丁汝昌令发排炮,日军死伤枕藉,少将大寺安纯当即毙命。由于众寡悬殊,威海南北两岸炮台相继失守。此后,他据刘公岛多次组织将士反击,击沉敌舰7艘。派员潜水上岸去烟台向清军求援不应,他乃召各统领计议力战解围,亲登靖远舰与敌拼战,冒死突围,击伤两艘日舰。但外籍军官与牛昶炳等部分官兵以势孤难敌,逼其投降,他严辞拒绝,对营务处牛昶说:“吾誓以身殉救此岛民,尔可速将提督印截角作废。”牛诺之。丁汝昌于二月十二日服毒殉国,时年59岁。次日晨,牛昶炳违教不截印角,诈作降书钤印投降日军。民族英雄丁汝昌悲愤捐躯后,清政府下令褫职籍,没收家产,株连子孙。宣统二年(1910),孙家鼐疏奏昭雪,还田产。威海人在刘公岛建“丁公祠”纪念,以昭忠烈。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凯时尊龙官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