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聚变”让商圈经济燃起来-凯时尊龙官网

时间:2020-05-15 10:28 发布于:文创频道编辑:a001  来源:凯时尊龙官网

“轧神仙”是几千年吴文化的活态传承,被称为“苏州人自己的狂欢节“。5月6日,以“‘云’上轧闹猛,祈福千万家”为主题的“姑苏运河文化节”之2020年“轧神仙”活动拉开了帷幕,结合疫情精准防控常态化要求,为期三天的狂欢节通过七大“云”主题线上活动,吸引了120多万人次在线上“轧闹猛”,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文化软实力转化成发展硬功夫,为民俗节庆日赋予新内涵、注入新活力。

“轧神仙”活动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在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这一传统民俗也在积极适应“互联网 ”的转型需求。此次活动将文创产品征集、3d“轧闹猛”、祈福祖国、小游戏开发、民俗知识科普、精准扶贫、助企惠民等元素相互融合,在打造一场全新面貌的民俗盛事的同时,以商圈回暖助力经济复苏。

传统民俗开启直播模式,掀起抢购热潮

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神仙糕”是老苏州“轧神仙”时必吃的时令美食。“目前黄天源制作传统款、创新款两种‘神仙糕’,创新款‘神仙糕’由红曲粉、糯米粉、粳米粉,再加上豆沙、松仁、白砂糖制作而成,颇受当下年轻人的喜爱。”在黄天源糕团制作基地,黄天源糕团制作技艺非遗传人杨建雄大师拿着一块刚出炉仍冒着热气的粉色“轧”字“神仙糕”,在直播镜头中,向广大网友介绍起了“神仙糕”的制作技艺,开启线上带货模式。传统款的“神仙糕”则更符合上了年纪的“老苏州”的口味,四层料的糕上笼蒸熟后,趁热撒上红绿丝、芝麻和白糖后再进行分切。切糕也是有讲究的,杨师傅向网友展示了他“一切准”的技艺,分切成菱形的糕点每块都保持在80克左右,实力圈粉。线下,“神仙糕”售卖火热,在黄天源门店,购买“神仙糕”的顾客排起了队,市民尤女士做代购生意已经有四年多,顾客遍布全国各地,这次她一口气买了三四百元的糕点,“‘神仙糕’可以说是苏州上市时间最短的糕点,‘轧神仙’活动前夕开始售卖,上市通常只有短短一周时间,如今通过网络传播,很多外地的网友都知道了‘轧神仙’这项民俗活动,也想尝尝‘神仙糕’,沾一沾仙气,这阶段‘神仙糕’卖得非常好。”尤女士说道。据悉,“神仙糕”的线下销售突破了一天4000块。

作为由吕祖传说衍化而成的民俗活动,“轧神仙”以祈福求健康为主旨,为延续这一内涵,中医药文化展示一直是“轧神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路雷允上沐泰山中医馆,首席老药工管银川一边配置着香囊,一边面对镜头介绍着,“‘神仙香囊’里包含艾草、白芷、丁香、藿香等中药材,有芳香避秽、驱蚊防虫的功效。”当天,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18.3万,造型各异、品种多样的“神仙香囊”受到了市民的喜爱,在线上、线下的销售都十分红火。此外,依照“轧神仙”传统,雷允上还向过往市民免费赠送由吴门医派老中医精心配制的“神仙汤“,清香四溢的“神仙汤”不仅口感酸甜,还有祛湿的功效。

每年“轧神仙”,买盆仙气与香气兼备的“神仙花草”,是很多“老苏州”的习惯。众多花草中,温香美丽的茉莉,仙香四溢的白兰花,幽香回味的栀子花是的“老苏州”的最爱,并称“三花”。“白兰花要放在室内养,勤施肥,茉莉花的花钱在黄梅天,也需要多施肥……”买回家的“三花”该如何养护,姑苏区非遗项目三花栽培技艺传承人黄剑在镜头中现场教学。线下的花鸟市场,选购花草的市民络绎不绝,花商吴晓倩经营花草生意已有十多年,每年“轧神仙”都会去石路设摊,“今年‘轧神仙’主要是线上活动,但到店里选购花草的市民仍然很多,我们会备足货。”吴晓倩表示,今年她的“神仙花草”生意依旧人气十足。

此外,吹糖人、虎头鞋制作等以往“轧神仙”期间喜闻乐见的老手艺展示也都被搬到了线上,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轧神仙”民俗文化乐趣。为了激发广大网友的参与热情,主办方在直播的同时,还开通了线上答题pk板块,内容包含民俗文化、疫情防控、安全防护等多领域,网友们在答题pk后,即可参与抽奖,获得现金红包。

文创产品新意层出,厚植文化软实力

在传承的同时,如何让民俗焕发时代活力?“轧神仙”除了身体的“轧”,也可以是思维上的互相碰撞。4月15日,首届“轧神仙”文化ip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启动,掀起了一场创意盛宴。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百余件,将文化创意元素与“轧神仙”民俗、金阊文化、姑苏特色等主题相结合,将传统民俗文化赋予当代设计语言,这些个性化的文创设计,诠释了设计师们对于传统民俗的新理解,让人眼睛一亮。通过初审评选、网络投票及专家评审等环节,《八仙·说》《仙扇来哉》《苏式“时间”》等10件作品脱颖而出,被评为2020年度“轧神仙”民俗文化活动十大文创设计。在网络投票环节,主办方共收到线上投票59490张,网友参与踊跃。

参赛作品中,一组黑白底色配以彩色八仙刺绣图片的宫扇和帆布袋作品《八仙·说》,受到了网友和评委的一致青睐,说起创作的初衷,来自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的设计者孙平告诉记者,“轧神仙”民俗文化是苏州特有的,承载着人们对幸福、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将这一传统文化以创意的形式表现出来,他想到了同样是苏州特有文化符号的苏绣技艺。于是,用简练线条勾勒的八仙形象,以刺绣的形式跃然于宫扇扇面之上,成了一件富有文化内涵的创意作品。“用插画艺术对八仙的形象进行块面化处理,在制作上应用荧光色染料进行底色制作,再运用刺绣技法进行技艺提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选用价格亲民的宫扇、帆布袋作为产品的主要载体,符合旅游纪念品的特性!”孙平介绍。

待到姑苏四月时,共赏阊门繁华里,另一组以“轧神仙”场景为主题的文创作品——《阊门·繁华里》同样受到了众人关注。这组色彩温暖明亮的茶叶罐、包装作品,将其极具代表性的阊门、南浩街和运河两岸的民居融合到一起,并添加了“神仙糕”贩卖等极具“轧神仙”特色的市集场景。“苏州有个风俗,每到农历四月十四,市民都要阊门附近‘轧神仙’。这款文创以手绘插画的形式,从金阊街道深厚的文化入手,集中还原出‘老苏州’记忆中的‘轧神仙’民俗活动。”今年25岁的设计师穆真纬介绍。

为了让市民能近距离欣赏这些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文创作品,感受姑苏古城的独特地域文化,首届“轧神仙”文化ip创意设计作品展在石路国际商城举办,将文创作品展示从线上搬到了线下,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打卡”。“这场创意设计展很有看头,让‘轧神仙’活动多了一份新鲜,希望不仅能参观,还可以购买。”展示现场,市民蒋静对一款胸针设计颇为偏爱。接下来,大赛的主办方及支持单位,还将为这些优秀作品提供孵化平台,推动其实现产业化生产。

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硬资源。作为本次大赛评委,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秘书长吴敏认为,推动经济发展,文化的软实力要充分融入其中,首届“轧神仙”文化ip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和创意设计作品展的举办,将“轧神仙”打造成苏州城市文化ip的精品,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以创意“撬动”产业发展。

危中求机,老牌商圈谋求新发展

为了在“轧神仙”的民俗文化舞台上,唱好石路商圈“经济戏”,金阊街道每年在精心组织各项民俗文化活动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走向节庆活动的前台,成为经济大戏的主角,通过文商融合,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今年,受疫情影响,本该在春节期间获得新年“红利”的商圈经济突然被“冷冻”,门可罗雀的景象让各商家措手不及。面对危机,如何迅速找到自己的“生门”,走出困境,成为商家们当下普遍思考的问题。转变发展思路、提升优势改良产品、创新营销模式、推出促销让利、团购打折等活动……石路商圈各大企业让我们看到了一系列非常之举,以商圈回暖助力经济复苏。

杜三珍是苏州卤菜行业老字号之一。2月初,杜三珍响应疫情防控号召,陆续关闭旗下70%的“小区店”,仅保留石路总店等商圈店和街边店,销售额剧降。提前推出特色卤菜系列、借力新零售、成立“杜三珍社团群”,通过社区团购拓宽销售范围,面对危机,一系列举措成为疫情期间杜三珍“自救”的重要力量。“疫情期间,可供老百姓选择的菜肴十分有限。他们正想着变变口味,翻新一下菜单。我们适时推出菜品,算是正中下怀。”杜三珍掌门人周斌说道。据悉,位于石路商圈的杜三珍总店在“酱”系列和“糟”系列的带动下,单店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与此同时,金阊街道等政府部门也给予企业诸多政策补助和优惠“礼包”,不仅让杜三珍备货的库存得到迅速消化,而且倒逼企业转型,拉动营收同比上涨40%,成功实现了逆风翻盘。

错过春节旺季后,2月底刚恢复营业的石路国际商城人流量只有以往的一到二成,商家面对巨大压力。面对人气不如以往的线下卖场,石路国际商城开始摸索走线上销售路径,采购专业设备,通过打造“网络直播间”,让“柜姐”们变身网络主播。除了直播间,不少店员还在线上分享服装搭配、潮流趋势,让顾客们“宅”在家也能实现商场“云购物”。作为实体百货,主阵地依然是线下,4月,石路国际商城销售额恢复到同期的六成,随着市场回暖,石路国际商城正朝着“时尚精品”线路转型升级,今年6月底到7月初,商城一楼化妆品区将进行大型改造,在装修公共区域的同时,调整品牌入驻,预计8月底完成调整。10月以后,2楼到6楼也将进行品类调整。其间,洗手间、休息区的改造和商场外立面、门头的改造,将见缝插针地进行。

此次,“轧神仙”活动期间,金阊街道联合“引力播”新闻客户端推出《危中求机·看石路商圈》专题,石路商圈党建联盟成员企业众多高管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实际行动引领带动商圈内其他企业共同坚定发展信心,迎难而上,发挥先锋引领作用。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阅读延展

凯时尊龙官网
网站地图